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局,内江经开区社事局,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内江医科学校:
为提高全市医疗机构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按照《四川省卫生厅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14〕14号)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培训大纲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17〕73号)要求,我委将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举办第四届“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培训班,学制为2年。我委委托内江医科学校组织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招生对象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
1.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热爱中医药事业。
2.临床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50岁以下,累计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
3.身体健康,能保证脱产学习时间,完成学习计划。
(二)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班。
1.在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热爱中医药事业者。
2.临床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资格),50岁以下,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
3.身体健康,能保证脱产学习时间和效果。
二、遴选程序
采取学员自愿和单位推荐原则,符合条件的个人填写《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申请表》(附件3),经所在单位同意后,由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并汇总,填写《内江市医疗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备案表》(附件4),于2月6日前将遴选情况报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
三、报名时间
(一)现场报名时间:2020年2月26日-29日。
(二)现场报名地点:内江医科学校成教科。
(三)现场报名所需资料:《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申请表》(附件3)、身份证、毕业证、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两份)。
四、培训学制及形式
培训班学制两年,包括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两种形式。中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两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总课时数:基层班960学时,县级班88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基层班560学时、县级班484学时),自学400学时,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五、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中医理论培训集中授课、自学、中医临床实践三个环节。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
1.集中授课(共560学时)。
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使学员树立起中医辨证思维,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培训重点,内江医科学校提供相关自学和辅导书籍。
(1)中医基础学科:(290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60学时);中医诊断学(60学时);中药学(60学时);方剂学(60学时);针灸学(50学时)。
(2)中医临床学科:(250学时)
中医内科学(70学时);中医妇科学(40学时);中医儿科学(40学时);中医外科学(60学时);中医急诊学(40学时)。
(3)专题讲座(20学时)
讲授中医药学习方法、中医药论文写作与科研方法、中医经典介绍等。
2.自学(400学时)。
学员根据培训要求和各科教学计划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笔记及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上交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3.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实践教学以中医临床科室实习形式进行(门诊+病房),选择在三级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由高年资中医高级职称人员进行带教(签订教学协议书,仿照师承跟师学习)。教学内容主要以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学习临床实践经验为目的。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轮转1-2个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学员填写统一的临床实践手册,并由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及实习医院签署意见。临床实践结束后,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
- 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班。
1.集中授课(共448学时)。
以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使学员树立中医辨证思维,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内江医科学校提供相关自学和辅导书籍。授课形式为分段式短期集中授课。课程内容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50学时)、中药学(48学时)、方剂学(64学时)、中医诊断学(64学时)、针灸学(30学时)、中医内科学(64学时)、内经学(32学时)、伤寒论学(32学时)、金匮要略(32学时)、温病学(32学时)。
2.选修课:选修1个专业(36学时)。
中医外科学(36课时)、中医妇科学(36学时)、中医儿科学(36课时)、中医急诊学(36学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6学时)、中医眼科学(36学时)。
3.自学(400学时)。
学员根据培训要求和各科教学计划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笔记及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上交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4.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实践教学以中医临床科室实习形式进行(门诊+病房),选择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由高年资中医高级职称人员进行带教(签订教学协议书,仿照师承跟师学习)。教学内容主要以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学习临床实践经验为目的。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轮转1-2个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学员填写统一的临床实践手册,并由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及实习医院签署意见。临床实践结束后,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
六、培训地点
中医理论学习在内江医科学校集中进行授课,临床实践在辖区内三级医院进行,其中:市中区、东兴区、经开区在市中医医院进行。
七、考核
考核分为理论培训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两部分。
(一)理论培训考核。
理论培训在每门课程结束时,由内江医科学校成教科组织进行考试考核,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理论培训结业考试。理论培训结业考试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统一组织进行。
(二)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结束后,每个学员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以及《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人员临床实践阶段考核表》(附件5),由培训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三项评审情况作为临床实践阶段的考核成绩。
八、结业
理论培训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两部分考核均合格者方予结业,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颁发《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结业证书》,每年按规定授予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
九、培训经费
学员报到时需向培训基地(内江医科学校)交清当年费用(每人每年1500元,两年共计3000元)。书本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按有关规定回原单位报销。学员学习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十、项目管理
(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培训项目的监督管理、学员备案和合格学员颁证等工作。
(二)内江医科学校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与日常管理,包括组织培训、考核和建立学籍档案等工作。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加强管理,严格要求,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标。
(三)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组织学员报名参加培训,并协调安排和提供学员参加培训的相关条件。
内江医科学校联系人:刘文碧 联系电话:15884871919邮箱:23942762@qq.com。
市卫生健康委联系人:唐 琳 联系电话:2210022
邮箱:njzyyk2210022@163.com
附件:1.内江市第四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方案
2.内江市第四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方案
3.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申请
表
4.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备案
表
5.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人员临床实践阶
段考核表
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江市中医药管理局
2020年1月9日
附件1
内江市第四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
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培养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西医复合型人才,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培训大纲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17〕73号)文件要求,结合内江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中西并重的指导方针,提高我市医疗机构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通过开展“西学中”培训班,为全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推进我市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热爱中医事业。
(二)临床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50岁以下,累计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
(三)身体健康,能保证脱产学习时间,完成学习计划。
三、授课师资
具有主治以上(含)职称的高年资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或具有讲师以上(含)职称的高年资教师。从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师资储备库中遴选。
四、培训时间及形式
采取业余集中培训,学制两年,包括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两种形式。中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两种形式相结合进行,总课时数960学时,其中理论集中授课培训累计560学时,自学400学时。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五、培训地点
中医理论培训地点在内江医科学校集中进行授课,使用内江医科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学设备、影像资料、实验模具等教学资源。
六、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中医理论培训集中授课、自学、中医临床实践三个环节。
(一)集中授课(共560学时)。
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使学员树立起中医辨证思维,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培训重点,内江医科学校提供相关自学和辅导书籍。
1.中医基础学科:(290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60学时);中医诊断学(60学时);中药学(60学时);方剂学(60学时);针灸学(50学时)。
2.中医临床学科:(250学时)
中医内科学(70学时);中医妇科学(40学时);中医儿科学(40学时);中医外科学(60学时);中医急诊学(40学时)。
3.专题讲座(20学时)
讲授中医药学习方法、中医药论文写作与科研方法、中医经典介绍等。
- 自学(400学时)。
学员根据培训要求和各科教学计划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笔记及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上交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 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实践教学以中医临床科室实习形式进行(门诊+病房),选择在三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由高年资中医高级职称人员进行带教(签订教学协议书,仿照师承跟师学习)。教学内容主要以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学习临床实践经验为目的。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轮转1-2个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学员填写统一的临床实践手册,并由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及实习医院签署意见。临床实践结束后,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
- 考核
理论培训的每门课程结束后,培训单位应进行单科考核。所有单科考核均合格者,才能参加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各占50%)。两者均合格者,准予结业。
(一)理论考核
全省统一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文印发。
(二)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结束后,每个学员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以及《四川省医疗机构“西学中”人员临床实践阶段考核表》,由各市(州)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
八、管理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由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具体承办,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保证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附件2
内江市第四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培养既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又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中西医复合型人才,根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医疗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培训大纲的通知》(川中医药办发〔2017〕73号)文件要求,结合内江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关于中西并重的指导方针,提高我市医疗机构西医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通过开展“西学中”培训班,为全市医疗机构培养一批掌握中医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推进我市中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培训对象
(一)在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热爱中医药事业者。
(二)临床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50岁以下,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
(三)身体健康,能保证脱产学习时间和效果。
三、授课师资
具有副高以上(含)职称的中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医师)或具有副教授以上(含)职称的教师。从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项目培训师资储备库中遴选。
四、培训时间及形式
学制两年,包括中医理论学习和中医临床实践两种形式。中医理论学习采取集中授课、选修、自学三种形式。总课时数884学时,其中理论集中授课4期,累计448学时,选修36学时,自学400学时。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五、培训地点
中医理论培训地点在内江医科学校集中进行授课,使用内江医科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电化教学设备、影像资料、实验模具等教学资源。
六、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集中授课、选修、自学、中医临床实践四个环节。
(一)集中授课(共448学时)。
以中医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使学员树立中医辨证思维,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内江医科学校提供相关自学和辅导书籍。授课形式为分段式短期集中授课。课程内容如下:
中医基础理论(50学时)、中药学(48学时)、方剂学(64学时)、中医诊断学(64学时)、针灸学(30学时)、中医内科学(64学时)、内经学(32学时)、伤寒论学(32学时)、金匮要略(32学时)、温病学(32学时)。
- 选修课:选修1个专业(36学时)
中医外科学(36课时)、中医妇科学(36学时)、中医儿科学(36课时)、中医急诊学(36学时)、中医耳鼻咽喉科学(36学时)、中医眼科学(36学时)。
(三)自学(400学时)
学员根据培训要求和各科教学计划进行自学,并撰写学习笔记及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上交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
(四)中医临床实践6个月
实践教学以中医临床科室实习形式进行(门诊+病房),选择在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由高年资中医高级职称人员进行带教(签订教学协议书,仿照师承跟师学习)。教学内容主要以训练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学习临床实践经验为目的。学员在临床实践期间,轮转1-2个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室,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学员填写统一的临床实践手册,并由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及实习医院签署意见。临床实践结束后,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
- 考核
理论培训的每门课程结束后,培训单位应进行单科考核。所有单科考核均合格者,才能参加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各占50%)。两者均合格者,准予结业。
(一)理论考核
全省统一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文印发。
(二)临床实践考核
临床实践结束后,每个学员上交标准门诊病历24份、住院病历6份、学习心得6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以及《四川省医疗机构“西学中”人员临床实践阶段考核表》,由各市(州)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作为考核成绩。
八、管理
在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由内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具体承办,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保证保量完成培训任务。
附件3
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申请表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照片 |
||
民族 |
|
学科专业 |
|
|||||
学历/学位 |
|
专业技术职务 |
|
|||||
医师资格证书编号 |
|
|||||||
医师执业证书编号 |
|
执业年限 |
年 |
|||||
行政职务 |
|
工作单位 |
|
|||||
通讯地址 |
|
|||||||
手机电话 |
|
邮政编码 |
|
|||||
个人简历 (包括主要学习简历和主要工作简历)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
||||||||
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
||||||||
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
|
||||||||
附:身份证、毕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各一份,加盖单位公章。
附件4
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培训学员备案表
填报单位: (公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学科 专业 |
执业年限 |
身份证号码 |
医师资格证书编号 |
医师执业证书编号 |
工作单位 |
联系电话 |
1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附件5
内江市医疗卫生机构“西学中”人员临床实践阶段考核表
姓名: 见习科室: 见习时间: 年 月 日— 月 日
临床学习病种(用中医病名描述,不少于6个) |
||||||||
|
||||||||
完成中医门诊病历 |
份 |
完成中医住院病历 |
份 |
|||||
临床见习总结(从中医药理论掌握程度、诊疗情况、中医思维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总结,不少于500字) |
||||||||
表格内容不够可续页 |
||||||||
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职称要求副高及以上,执业年限不少于10年) |
||||||||
姓名 |
|
技术职务 |
|
中医从业年限 |
|
|||
专业 |
|
擅长病种 |
|
|||||
指导老师鉴定(从中医药理论掌握程度、中医思维能力、操作技能、本专业中医技能运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不少于200字) |
||||||||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
综合评价:□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
||||||||
指导老师意见和建议(指出学员学习中医的不足,对今后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不少于150字) |
||||||||
|
||||||||
单位意见(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认证) |
||||||||
主管部门印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