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归类
该问题主要属于中职班主任工作五项职责中的学生思想工作。
二、产生原因
(一)主观原因
1、认知问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对“何以为美”没有正确的认知,以崇洋媚外为美。
2、价值观问题:教育的缺失导致理想信念的迷失,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各层面对传统优秀文化宣传的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文化自信缺失。
3、行为问题: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厚古薄今、褒西贬中、崇洋媚外的情况。
(二)客观原因
1、班级教育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建设制度还不够健全,育人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2、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主要表现为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引导不够、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三、解决策略
(一)内部驱动— 多措并举 激发动机
动机理论引导促转变。“动机”是激发个体的内部动力,是将被动化为主动从而实现目标的第一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自信的引导,让其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美育的主题班会。
(2)组织班上同学开展有关中西文化优缺点的辩论会。
(3)举办诵读经典的读书活动。
(4)播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影或者视频并写观后感。
(5)开展制作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手抄报活动。
(6)开展弘扬传中华优秀统文化教育的文娱活动。
(7)对学生进行礼仪培训。
(二)环境育人—集体影响 发挥主体
平行教育理论指导创环境。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一切良好的教育,必须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改善班级及寝室的文化环境。将班内同学分组,负责教室及寝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布置,并且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通过环境的熏陶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三)满足需要—因材施教 榜样示范
人生需求理论领导全面发展。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求包括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等级。因此,对于学生出现厚古薄今、褒西贬中、崇洋媚外的情况,制止要留尊严、明道理,使之容易接受,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在其有改善后要及时赞扬和鼓励,并在班里评选出“最美中职生”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榜样示范,朋辈引领,即满足其归属和爱的心理需要也起到了弘扬正能量的作用。
(四)、正确引导— 三全育人 形成合力
三全育人理念促进全面育人。线上线下相结合,将“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家校课堂、线上指导、电话沟通、面谈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出现厚古薄今、褒西贬中、崇洋媚外的情况家长要帮助其纠正并引导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认同到逐渐成为该类文化的传播者。